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到科学(也许未必真科学)是由其深厚的人文土壤的。在所谓的阶级社会中,少数人控制多数人的命运,尤其在经济上。被控制的人群难免会产生平均思想,即大家要过着同样的生活,同样是人,凭什么贫富不均?而在长期的阶级统治中,人们又认可等级制度,即社会成员必须生活在一种固定的,有管治关系的体制中,所以在人们思想中,就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︰经济上要绝对平均(平等),国家治理上确立有力的能稳定社会的模式。封建皇帝是私家的,当然不行,不如换一群人(团体)来治理更公平些或不那么令人嫉妒,而该团体最好能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。于是多数人(无产者,因为总是占多数)的代表团体(无产者政党)出现了,该概念一提出,立即得到无产者的空前响应。无产者热切希望自己的领路人能带领自己走向人人平等(实际上是平均)的社会,同时采取暴力手法消灭富人(剥削者)。
根据社会主义发展现状和实践经验,无产者有否按照设想如愿以偿呢?没有。究其原因有四,一是建立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,即精神领域违反了人人平等的精神理念,其出发点是要多数人推翻少数人并统治他们,而不是人人平等。社会主义要求的是在多数人内部平等(尽管也没有做到过),对另一部分人(所谓以前的剥削者)实行专政。二是忽视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思维性,人之不同于其它动物,是人有思维,不同的人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,而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千人一面,所有人具有同一个信仰,即具有同一种思想,而这是不可能的。即便表面如此,也是被宣传或者被压抑。三是人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人创造财富的能力不同,能力强者如果与弱者分配同样的财富(这符合社会主义理念),则对强者不公平; 如果按劳分配(实际上很难做到),又违背了人人平等(事实上是平均)的理念,能力弱者不满; 无法解决的悖论导政了社会生产效率的整体下降,其物质建设无法正常进行。四是忽略了人的动物性,人再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也要吃饭,从婴儿诞生之初,首先即为自己,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和制约,逐渐地将自私性和利它性统一起来,其比例自然与个人性格有关,更多地体现于整体社会的影响之中。社会主义的初衷是由一部分先进分子组成一个团体,带领大多数人走向民主、富裕,事实上并不能做到,其真正的错误在于忽略了人的自私性。我们常说教育不是万能,即人是不能完全靠教育来约束行为的。由于没有引入民主选举,使掌握国家的团体的权力不能得到有效制约,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的无约束的自私心不断膨胀,先进性团体衍变成利益集团。它为了自己团体或少数人的利益,巧用国家和人民的名义,不断盘剥和压制人民,同时要求人民循规蹈踞,安贫乐道。另一方面,因为该团体最初确实是为大多数人而奋斗的,从而迷惑了很多受压榨者,使自己成为受害者或帮凶。社会主义最终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封建社会:没有皇帝,却有更多无冕皇帝,各级官员均可能是一方皇帝。而与封建社会不同的是︰借国家和人民的名目更有利于迷惑人心。封建皇帝是家天下,尚有责任心,而团体皇帝却不需要责任心,更可放胆地盘剥、压榨,而不考虑国家未来和民众疾苦。
社会主义体系中引入资本主义经济因素,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,经济上人民得到了实惠,尽管利益集团由于其强势地位得到的更多。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,这些问题也成为本会急待研究的重大课题。
中华德赛文明促进会致力于人类历史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,致力于民主与科学的传播,本会的宗旨是在和平与渐进的环境下传播民主与科学。同时本会热诚邀请有志于此的各界人士共同参与。在此致以热诚的谢意。